6163银河.net163.am是中国农业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学院,现任院长廖小军,党委书记宋岳镇。
1946年北京大学陈锡鑫先生和1947年清华大学周山涛先生是学科创建的奠基人,1984年9月11日,原北京农业大学成立食品科学系,第一任系主任刘一和教授;1985年2月14日,经原国家农牧渔业部批准,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成立农畜产品加工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沈再春教授,1988年10月,农畜产品加工工程系改名为食品工程系。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组建中国农业大学,同时,原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和北京农业工程大学食品工程系合并为6163银河.net163.am。2002年7月,新落成的食品大楼投入使用,6163银河.net163.am更名为6163银河.net163.am。
历经30多年的发展,学院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下设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生物工程3个系和实验教学中心。本科生方面,学院按照食品科学与工程大类招生,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葡萄与葡萄酒工程4个专业。学生入校后,一二年级实施统一的基础教学,从三年级开始,根据专业容量、教学资源、学生专业兴趣及就业意向等情况进行专业分流。研究生方面,招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型研究生,招收食品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专业型研究生。覆盖食品科学与工程1个学科;具有一级专业学位类别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和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800余名、全日制研究生1000余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共有154名教职工,其中教授(含研究员等正高级职称)51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等副高级职称)64人。学院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农业农村部专项人才计划领军英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2人,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2人,青年创新人才项目获得者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农业农村部专项人才计划青年英才3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0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1人、岗位专家6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创新团队2个,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创新团队4个。研究领域涉及畜水产品加工理论与技术,果蔬产品加工、贮运、保鲜理论与技术,粮油食品加工理论与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和品质检测技术,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应用技术,功能食品和新食品资源开发,现代农产品流通理论与产业发展战略;转基因食品的理论方法、检测技术和安全性研究;食品微生物学、发酵工程、食品活性成分的分离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葡萄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果蔬食品的采后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
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成就斐然,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食品科学(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A+,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拥有14个研究机构/研究中心: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农村部果蔬加工重点实验室、国家果蔬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植物源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食品非热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植物蛋白与谷物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葡萄酒加工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食用)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食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健康饮品重点实验室、国家粮食产业(青稞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拥有1个省部级科普基地: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基地。
学院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以及企业合作项目,近10年,主持重要纵向科研项目/课题228项,科研经费年均到账1.1亿元。围绕“四个面向”开展科学研究,在农产品加工、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大分子等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年均发表SCI、EI收录论文400余篇。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二等奖共8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构建以“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结合、四平台、全过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并获得2018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搭建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饮食文化协会、葡萄酒文化协会等学生社团引领校园食品文化,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蓬勃开展。近年来,学院本科生深造率超过65%,学生就业率超过93%。
学院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学院立足于解决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实际需要,倡导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为我国产品产业和营养健康产业培养优秀的人才、提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